《熱帶雨》──卸下日常扮演角色後你是誰
師生(不倫)戀 ,許多人會用這樣一句話來概括這部電影劇情。不是的,不僅僅如此。
這部片大概現年40歲以上的人看了感觸層次特別多。不是表象的工作壓力,家庭問題,身體衰老青春不再,而是擺盪於乖乖認命與不甘心騷動的衝突。衝突的徬徨感會閃現在許多無法預知、無意識的瞬間,及空間裡。
影片一開場的場景,也是全片高比例出現的空間,就是在女主角阿玲(楊雁雁飾)的汽車裡。前陣子電影《陽光普照》拍了不少車子的戲,鍾孟宏導演的車裡,是熱鬧、高張力的空間。陳哲藝導演的車裡,是阿玲最私密的自己的房間。家裡房間與丈夫共用,還有丈夫的爸爸一起生活。學校教師辦公室擠了很多人,所有人在幹嘛一覽無遺。她沒有其他社交生活。日常移動代步的汽車,成了她最自由、私密的空間。在裡面打排卵針、逃避小憩,遮風躲雨。
她與丈夫結婚多年,想生小孩,借助醫學技術仍未結果。打排卵針打到肚皮瘀血(楊雁雁敬業,打真的)。與丈夫的關係輕飄飄的,承受著華人社會要傳宗接代的壓力。每日下班後趕回家照顧丈夫行動不便的爸爸。她來自馬來西亞,是新加坡一所中學的華語教師(真實的新加坡華語教師很多來自馬來西亞)。但華語不被重視,官方以英語為主,華語像聊備一格的裝飾。上至校長,下至學生都輕忽。
阿玲認份認真地扮演每個日常生活中的角色,但每個角色都帶來挫敗感。幫學生課後輔導,學生趁機偷溜,只剩偉倫(爸媽希望他學好中文以後可以去中國做生意)。他是唯一對華語課還有點心的人。這是阿玲唯一覺得自己被需要,自己有成就價值的時刻。
影片的行進,無事般地恬淡,卻隱隱有著什麼將來,以非常細膩幽微的方式襲來。下課後的教室,只剩偉倫一人練習寫作文,不時偷瞄前方,主觀鏡頭裡是教室講台桌邊的榴蓮,或其實是在看老師小腿(這絕非諷刺韓國瑜)?師生兩人一起在教室吃榴蓮的那場戲,聲音先出,畫面在教室外。聽吮吸榴槤與手指的聲音,非常情慾。像是《天邊一朵雲》湘琪與小康大啖 螃蟹的聲音(畫面拍牆上兩人影子),或舔吃西瓜的聲音。帶進教室畫面則是乾淨單純的分享吃榴槤。
爸媽經常不在家(《爸媽不在家》是陳哲藝導演上部電影。楊雁雁與許家樂分飾母子)的偉倫,因著大雨,開始搭老師阿玲的便車回家。阿玲的車裡,有了另一人。
後來因為撞車修理,搭丈夫的車子,發現車裡出現不像丈夫會放置的可愛小物(搖頭晃腦的狗公仔)。陳哲藝導演的汽車裡,安靜置放著許多弦外之音的蛛絲馬跡。這些小小的蛛絲馬跡,交織成選擇與決定的因果。
阿玲開始懷疑丈夫。她深夜一人在房裡改華語作業,看到偉倫的名字,不自主發了呆,批改作業的紅筆停在稿紙上,暈染出一片鮮紅。精心設計的許多影像細節,讓外表平靜的阿玲,內心隱喻於物外。
劇情讓阿玲有個機會不得不帶偉倫回自家。阿玲忙完家事,偉倫在餐桌寫作業,阿玲煮晚餐,公公好奇眼前的男孩,看似失能的公公,這時眼清目明,用手指教偉倫寫中文的「幫」字。老師幫忙補華語,學生讓這個原本死氣沈沈的家裡充滿活力。原本只能在輪椅上看武俠電影的公公,後來阿玲帶他一起去看偉倫的武術長拳套路比賽。得金牌,爸媽不在沒人分享喜悅。三人一起慶功,去水果店大吃榴蓮。公公也感染年輕活力。
不知情的旁人,應該會認為三人是一家人。家與家人,是什麼?從《爸媽不在家》到《熱帶雨》,這是陳哲藝不變的深沈關切。爸媽經常不在家,成長過程缺席。丈夫不在家,連自己親妹生小孩也只有太太與爸爸出席。對片中的公公來說,兒女不在家,自己死後才團聚討論家產。還有更大更複雜的,是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糾葛的近代史。家,到底是什麼?
最終,阿玲捨棄一切,回到馬來西亞的太平老家。屋裡的家具與窗簾簡樸卻有美感,陽光普照。媽媽用手洗棉被。兩人合力擰乾,在大太陽下曬棉被。她準備砍掉重練,重新尋找自己。身為觀眾的你,敢找自己嗎?
阿玲與偉倫的最後一場戲,是大雨中偉倫從車內跑出去路邊草地淋雨,因為分開而極度傷心。阿玲說:「是這樣的,以後你就會習慣了。」偉倫說出更經典的台詞:「我要hug你」
觀眾被《熱帶雨》給深深hug了。它道出中年介於馴服與不甘心、感性與理性、熱血與禮教、要實踐自我還是要扮演好角色盡責任的各種衝突妥協,無法言喻之難,與無法分享的小出口,小秘密。這部電影懂中年人的失語原因。
看陳哲藝的影片還有另一期待,就是片中的語言混雜氛圍迷人,星式英語、華語、閩南語(混潮汕)混搭的腔調,構建出濃濃的新加坡風土氣味。這算哪一國的影片?華語片?新加坡電影?台灣電影(陳哲藝深深受到楊德昌、侯孝賢等台灣文化影響)?陳哲藝踏在這些國族界線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