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與當局放棄文化選擇商業立場相左!李烈說明請辭台北電影節主席原因

2015/11/26|新聞快訊
by hsphere
從 2008 年楊雅喆導演作品《囧男孩》到今年夏天的《青田街一號》,近年多部台灣賣座電影的幕後推手李烈,去年從另一位台灣優秀女影人張艾嘉接下台北電影節主席職位後,只經辦了一屆昨天就傳出李烈辭退的消息,傳聞台北市文化局限制了北影單位過多的走向,以及多年來建立的風格,李烈本人今天在臉書表示了離開的原因:

「像北影這樣一個有17年歷史的影展,一個在國際上已有些許名聲的影展,我對他的期望,絕對是超乎『地方性影展』的範疇的。

有那麽多的台灣電影,透過北影被看見:海角七號、九降風、不能沒有你、乘著光影旅行、沉沒之島、金城小子、築巢人⋯,如果沒有這個平台,他們很可能就淹沒在茫茫的商業市場大海中,不知去向。


北影做的,是文化。

可是當文化局要棄文化而選擇商業,當 17 年來從來沒有人干涉或下指導棋的型態要被改變,「主席」這個頭銜,便成為一個綁手綁腳的緊箍咒,因此,我選擇放棄這個讓人施展不開的身份。」

台北市文化局長倪重華受訪時表示:「烈姐比較希望維持現況,而我們期許北影能慢慢調整、找到方向,像新北、桃園、高雄很多地方都有電影節,希望北影跟其他電影節不同,有自己的獨特性。」不過熟悉台灣影展的觀眾定能知道這是天大的笑話,隔壁的新北市電影節與桃園電影節,一個已經停辦,一個則是以大量的片商電影為主軸(甚至拿下高達 1700 萬的預算),完全失去影展意義。

台北電影節於 1998 年創立,多年來挖掘了許多台灣甚至國際上的新銳導演與電影作品,走向明確且風格獨特,甚至專門為台灣電影設置的「台北電影獎」,也與華語地區規模的金馬獎有所區隔,今年在金馬獎拿下最佳女配角、新演員、剪輯的《醉.生夢死》在上映前就於台北電影獎拿下六項大獎,其中更是在 2010 年至 2014 年連續五年將百萬首獎頒給紀錄電影,以及充滿國際感的「國際青年導演獎項」,都再再證明北影的「獨特性」;如今在舉辦 17 屆後北市府當局希望把「文化」為宗旨的北影導向為「商業」,認為「要有自己的獨特性」,確實令人摸不著頭緒。

台北電影節未來該如何走下去,也許如李烈最後所言:「接下來的我,只是個台灣電影工作者、台北市市民、納稅人,我有我的權利去監督在位者如何使用他的權利。我還在,並且會行使我的公民權,做更嚴格的監督。北影的孩子們,你們不孤單,台灣電影人會是你們的後盾,但是請你們要更爭氣,就如我那天說的,你們要更好,我也相信你們會更好!」以及考驗新任主席李屏賓與過往曾與台北電影節成長的大家一同監督。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