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克里斯多福諾蘭:電影即將變成廁所衛生紙那種用完即丟、取代性高的產品。

2014/07/09|焦點人物
by JeanLin
文 / Edison Kao

看電影的方式或稱為如何看到電影的管道,隨著科技進步已經慢慢轉變。電影公司們紛紛把資金投資在大製作電影上,以求高獲利,同時小成本製作的獨立電影與藝術電影,因為難以在戲院生存而轉向VOD(Video On Demand,隨選影片服務,類似美國的Netflix、台灣的MOD)。觀影的方式隨著數位化開始改變,甚至連電影節、影展等也開始採用數位形式。數位化使得人們更難看到由膠卷放映的電影。很難找到適當得比喻來說明數位取代膠卷和觀影方式的改變,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黑暗騎士》、《全面啟動》導演)解釋了此現象:「售票窗口之於電影產業就像是現場演唱會之於音樂產業,沒有人會想在演唱會的現場聽錄製好的MP3,他們要音樂人的現場表演。」

諾蘭在完成《星際效應》(Interstellar)前抽了點時間,為《華爾街日報》寫了份有關電影「前途無望」的專欄。文章談到電影公司意圖把電影當作「內容」(content),或是像牙膏與廁紙那種用完即丟、取代性高的產品。以下節錄文章內容:

「能被大量複製的內容乍看之下能提高創意的產生,但是能讓數位、膠捲等不同形式所產生的差異最小化,對創作者和觀眾來說同樣很重要。電影現在可以藉由手機、手錶或是加油站的廣告看板等任何螢幕展現,這是現在所有的電影戲院都必須了解到的事實:儘管有較大的銀幕與杯架,現在的電影戲院不過是播放電影的平台之一。」談到這邊有點諷刺的是,AMC(American Multi-Cinema)昨日才宣布將花費6億美元蓋更大、有躺椅的電影戲院。

考量到數位化電影的普及與觀影方式的改變,諾蘭認為未來電影市場將會由「票房最多的平台」占有最多的放映管道,而收視不好的會馬上從戲院下檔。「取決於觀眾是否買單,電影發行商與電影院老闆將會立即改變發行、播放的電影。禮拜五下午的票房好壞,甚至會影響該部電影能不能在當天晚上播放,或是戲院可以改播放上週票房佳的熱門電影,甚至可以藉由電腦根據電影票售出的結果來計算上映的檔期。」諾蘭想像未來的發展。「即時反應票房的方法,有利於那些已經被觀眾認識的作品,新片原創電影則需要更多時間來吸引觀眾注意,低成本、非商業主流的電影更有可能上映不久即下檔。創新的作品將會轉向家中收看的形式,而那些戲院將會淪為已經擁有廣大影迷或是品牌支撐的大製作商業電影的賺錢工具。」

雖然諾蘭的觀點傾向「電影已死」的論調,但他覺得這樣的環境仍舊有機會:「至少電影製作公司還能從大量釋出的作品當中重新學習到巨大的經濟商業價值。」

「一旦電影不需要被科技技術所限制,將能回到電影藝術的本質:歷久不衰、永恆脫俗、人類共同經驗分享的故事等。」他繼續寫道:「觀眾在戲院與家中觀看電影截然不同,但因為現在還是以電影院觀看電影為主,人們還不會發現到差別。但隨著觀影方式的轉變,觀眾們將會越來體認到其中的差距。大眾將會把令人著迷,且把錢花在那些以電影技術等級創作的家庭娛樂(電視、網路)作品上,就像是當年電視發明,電影只能靠著寬螢幕與多軌聲音反擊一樣。未來的戲院需要比以往更大、更漂亮,他們必須使用一些無法被家庭娛樂複製的昂貴技術或儲存格式(像是膠卷),電影公司必須在這些選擇下思考自己作品的價值。諾蘭繼續談到:「這些改變帶來的火花,將會帶來許多精彩的作品,借鑑於歷史,或許這將會成真。」

透過一個成功的電影工作者來討論並觀察電影產業未來的走向,相當值得參考;諾蘭原文講的文謅謅,但我相信他的大意是指,電影在電影院播映的潮流將會隨著電影媒介的發展而成為一個「將要改變」的產業,絢麗的科技可能會取代那些致力將電影故事說好的電影創作者,也就是未來電影戲院我們可能看不到伍迪艾倫的連珠砲、魏斯安德森的奇幻世界、史派克瓊斯的獨特世界觀,而是會充斥著大量的機器人對打、3D特效和椅子動來動去、會噴水在你臉上的影廳,但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

你同意諾蘭的想法嗎?你覺得電影產業未來會如何發展呢?(The Playlist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