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電影日常觀察:為什麼《年少時代》的失敗是奧斯卡近20年犯的最大錯誤?

2015/02/24|專欄評論
by hsphere
文 / 孫志騰

奧斯卡昨天結束了,今年最佳影片的所有入圍者都沒有空手而歸,算是以皆大歡喜的局面收場,但是去年初一路從柏林影展火熱到獎季前的《年少時代》(Boyhood)卻在最佳導演與影片上雙雙落敗,slate.com的作者丹科伊斯(Dan Kois)在典禮後專文指出,奧斯卡對《年少時代》的態度是20年來犯的最大錯誤

《鳥人》和《年少時代》是去年我最喜歡的電影之二,在位置上把導演或是影片給誰都沒什麼問題,但在時代意義上,《年少時代》的份量更為重要,只是《鳥人》的時效性對於投票者來說更顯話題性;《鳥人》的成功雖然可以被解讀為好萊塢基本教義派對超級英雄電影投出的反對票,但認真去思考其實也不能代表什麼,蜘蛛人剛回家,DC電影宇宙也才剛揭開序幕,DC、漫威、福斯的英雄大戰才正要開始,不管阿利安卓的手法多新穎、語言多富有力道、觀眾拍案叫絕的應聲著,4月底的《復仇者聯盟:奧創紀元》(The Avengers : Age of Ultron)還是會大賣,大家還是在等待2016年的《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Batman v Superman : Dawn of Justice),這巴掌,真的有打對地方嗎?


《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反倒是今年令人感到振奮的驚喜,早在2014年初就在柏林登場的本片,基本上不屬於11月開始的獎季作品,也真的在開跑時難見蹤影,直到金球奬入圍名單公佈才正式加入競爭者行列,當然在粉嫩可愛的美術設計、輕快流暢的配樂、巧奪天工的化妝技術或是大家最喜歡提到的置中構圖外,真正被忽視的還是魏斯安德森高超絕妙的劇本,以三段世代解釋了不同人物在不同的歷史背景所背負的共業,但不失作者原有的風格和手法,輸給《鳥人》算是昨晚最大的意外。當然,在我心中魏斯安德森是絕對不比 Alejandro 差的。

但李察林克萊特(Richard Linklater)真的遠比兩位都好。

為什麼丹會認為《年少時代》在導演與影片上的挫敗是演藝學院近 20 年犯的最大錯誤,在於《年少時代》這種作品不是每年可以出的,更不是每十年可以出的,這部電影的重量從想法開始,就超越了這次所有的入圍作品之上,《年少時代》其實就只是不斷不斷的兩人對話建構起每個人的簡單日常,但電影的每分每秒如同一個奇幻的時光機,以最寫實(或者殘酷)的方式,讓每個觀眾回顧那些遺落在現在之後的時間。

畢竟我們有多少機會,可以花3個小時,好好的回顧自己過往的12年人生呢?

我們無法,因為時間太快,我們總是被時間衝著走,同時偶爾被教育著「別回頭」,但當我們有機會好好回頭時,才驚覺許多無法衡量、量化之事,都變成了今日的我;這不是一部電影所該蘊含的範圍,對好萊塢表演體系的批判是,向一名偉大的真實人物致敬是,強調修煉之路的苦痛是,但以時間作為主角?

我一直想著《年少時代》的最後一幕,那對吃了一點太空蛋糕、有些迷幻的大學新鮮生男女,然後把李察許多電影串成一個有趣的世界觀,裡面有馬修麥康納(Matthew McConaughey)、伊森霍克(Ethan Hawke)、茱莉蝶兒(Julie Delpy)、傑克布萊克(Jack Black)...然後,也有你,也有我。

最後發現,年少時代,就是我們的時代。

相關新聞

留言區